第24章 纽约纽约(第1/5 页)
第24章纽约纽约
与柏汇资本达成基础共识,意味着韩易不用再前往纽约,依照贾马尔-米勒的安排挨家挨户地拜访华尔街的私募资本集团。
但思来想去,韩易最终还是决定继续这次纽约之行,不仅因为达美航空跨大陆的头等舱“DeltaOne”不接受临时退票,还因为那颗休憩在大西洋岸边的大苹果,是韩易最喜爱的城市,没有之一。
从韩易经常阅读的书籍种类,和闲暇时最常欣赏的音乐风格中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对历史、文化与风俗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从LAX到JFK,5小时15分钟的飞行时间里,韩易一直在阅读伊丽莎白-芬恩获得普利策历史奖的著作《在世界的心脏相遇:曼丹人民的历史》,这是一本讲述北达科塔州原住民部落曼丹人的非文学类历史书籍。热门的历史主题早就烂熟于心,韩易现在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描写历史边缘人物和种群的著作。
看完这本,韩易带到纽约的背包里,还有另一本有趣的读物在等着他,唐纳德-米勒的《至高之城:爵士时代的曼哈顿如何催生现代美国》。
至于耳机里播放的音乐?田志仁的古典乐专辑《呼唤黎明》正在顺序播放,这张专辑获得了第53届格莱美奖的“最佳古典混合音乐专辑”和“最佳伴唱器乐编曲”两座大奖。
这位出生于美国加州的华裔音乐家对世界音乐文化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洞察力与表现力,整张专辑用斯瓦西里语、波兰语、波斯语、毛利语和中文等十二种语言演唱,歌词从各个国家的经典中改编而来,包括摩西五经、薄伽梵歌、日文古诗和道德经。音乐风格也是博众家之长的杂糅,非洲声乐、歌剧、中世纪咏叹调和爱尔兰哭腔调。参与录制的音乐家来自六个大洲,超过两百人。
这样的音乐,简直是韩易的最爱。他从不觉得听这种专辑就是高人一等,也绝不在外人面前透露他对此类风格的喜爱,免得狭隘之人以为他在装腔作势。
韩易只是觉得,当你戴上耳机,按下播放键,就能够聆听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吟唱,就可以领略到这颗蓝色星球万年来催生的无上风华。这才是创作音乐和欣赏音乐,最应该完成的使命。
当然,每一种音乐都有它所承载的文化,从加洛林王朝时期的格里高利圣咏,到洛杉矶康普顿的西海岸嘻哈,无论歌词是雅是俗,旋律或快或慢,配器亦简亦杂,都代表了特定年代特定人群的审美志趣与文化思潮。
这正是韩易在洛杉矶居住四年,却疯狂迷恋纽约的原因。
这是一座世界文化的熔炉。
在时光的刻度上,纽约为全世界奉献了近百余年来最盛大华丽的汇演。十九世纪末,第28街的锡盘巷拉开流行音乐的序幕,史上第一部音乐剧《黑魔鬼》在苏荷区的尼布洛花园上演,让百老汇音乐剧登上戏剧历史的舞台。乔治-戈什温、伦纳德-伯恩斯坦、克劳德-勋伯格、安德鲁-洛伊-韦伯,现代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们开始以曼哈顿为中心,散发他们属于二十世纪的光与热。
而这只不过是纽约文化陈列馆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格林威治村的阿巴拉契亚民谣音乐、林肯中心的大乐团爵士、翠贝卡的迪斯科、下城区的流行朋克、布朗克斯的东海岸嘻哈……当然,还有绘画界的抽象表现主义,非裔美国人的哈伦文艺复兴。
800种语言在这里回响,880万灵魂在此处升华。
走在纽约街头,上一刻,你能看到鲍勃-迪伦背着吉他,嘴里哼着《LikeaRollingStone》低头从身边走过,下一秒,杰克逊-波洛克就带着满身的油彩冲你怒吼,问你眼睛长去了哪里。
在这个变化万千的时代,纽约总是处于历史风暴那狂暴无常的阵眼。
在这里,秒针的每一次转动,都能定格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